探地雷达系统电路原理图设计|项目需求详情列表|嘉立创第三方服务平台
登录 注册
有专业的工程师响应你的需求!
返回需求列表

探地雷达系统电路原理图设计

电路图设计 通讯
应用领域:测量/模拟,通讯 技术分类:模拟测量,无线射频
竞标
预算:¥3000
距竞标截止剩余: 0 00 小时 00 00
人气: 99
项目周期: 30天
项目状态: 竞标中
竞标: 2人

发布需求

2025-10-10 18:31

竞标

2025-10-11 20:48

项目开发

验收结案

互相评价

王 **

客户等级:注册客户
  • 信誉:0
  • 好评:0 %
  • 中评:0 %
  • 差评:0 %
  • 所在地:安徽省宿州市

需求描述

【需求简介】

1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及框架图设计探地雷达接收发射电路原理图,需要提供产品原理图文件;

初步预算是3000,后面可以追加

 探地雷达框架图
 探地雷达需求简介

2探地雷达系统设计技术要求及目标:

技术要求:

电路设计要做仿真测试,调试各模块功能数据值要达到文件要求数据指标。

 

实现目标:

1.发射端: FPGA → 发送天线选择信号 开关驱动器 → RF开关控制端 选通Tx天线(提前切换通道,确保稳定)  然后,

FPGA → Tx触发信号 → Marx电路/脉冲发生器(触发雪崩过程) 产生高压窄脉冲 脉冲整形网络(过冲振铃抑制/净化波形) 干净的高压脉冲 脉冲监测耦合器 隔直电容 (隔离直流成分) 交流脉冲 → RF开关的公共输入端 (根据控制信号将脉冲路由至选定端口) 目标天线(低频或高频) 辐射电磁波。

 

2.接收端:回波信号 首先经过限幅器保护, 然后由LNA(低噪声放大器)需在信号最弱时放大 而带通滤波器(BPF应在VGA(可变增益放大器)前滤除带外噪声,避免噪声被放大‌ → 直流偏移校正电路 抗混叠滤波器

 

3.信号处理:抗混叠滤波器 模数转换器(ADC→ FPGA数据预处理

 

4.数据传输: 4G/5G模块将打包后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接收站

 

1)目标:

  - 探测深度:地下0.15-0.3米、3-5米(管道)。

  - 探测飞行高度:1.5米。// 下视空气耦合

2)工作频率选择:// 双带宽 /低频搭配

// 发射功率(pt)越大越好

 - 低频

频率带宽:200MHz400 MHz(适合3-5米深度探测)。

中心频率:300MHz(平衡穿透深度与分辨率)

  - 高频

频率带宽:600 MHz1.2 GHz(适合0.15-0.3米深度探测)。

中心频率:900MHz

3)系统组成:

  - FPGA控制器、发射器、接收器、数据采集模块、数据预处理、无线传输模块、接收机、数据分析软件。

4)主机参数:

- 输出功率:16 W(根据探测深度和天线效率调整)

- 重复频率(PRF)100kHz -1MHz (FPGA控制)

- 双频(带宽):中心频率300MHz900MHz/带宽200-400MHz600MHz-1.2GHz(控制开关切换)

- 通道:两发、两收

- 时窗范围:1ns20000ns,连续可调。(采样窗口:200ns 对应3m深度)

- 采样频率:0.2-100GHz可调(采样的频率要大于原始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)

- 采样点数:3232767样点/扫描,可选。

- 扫描速率:800m/

- 动态范围:≥160dB

- 灵敏度:-120dBm-140dBm (约 -150dBW-170dBW

-  A/D转换:18bit

- 信噪比:优于120-160dB 【系统增益通过放大信号提升信噪比】

- 采集时速:60-80 km/h @ 3 cm 水平采样间距

- 最小采样间隔:≤5ps

- 测量方式:逐点测量、连续测量

- 工作温度:-30℃~+70

- 可配置天线频MHz200 MHz1.2 GHz

- 增益与控制 (AGC):总增益60-120 dB

 

【功能描述】(产品开发)
 探地雷达需求简介

    核心设计思路摘要

该系统主要分为探地雷达主机和天线系统两大部分,各模块协同完成信号的发射、接收、采集、数据处理与传输。

 1.FPGA精确控制时序:(时钟源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信号,用于同步各个模块的工作。)

FPGA主控发出同步触发信号

//  先切换天线开关,等待稳定后再触发脉冲,同时给ADC发送开始信号。接收链路要强调同步采样,每个回波脉冲的采样起始时间必须严格对应发射瞬间。接收链高、低频通路需要独立的滤波和增益设置,这得在FPGA控制下快速切换。需要精心调整时序延迟参数,比如开关切换时间和电缆传输延迟都要补偿。

◉ 时钟同步:必须从同一个晶振分频得到所有时钟,包括ADC采样时钟、脉冲触发时钟和开关控制时钟。

 2.发射端: FPGA → 发送天线选择信号 → 开关驱动器 → RF开关控制端 → 选通Tx天线(提前切换通道,确保稳定)  然后,

FPGA Tx触发信号 → Marx电路/脉冲发生器(触发雪崩过程) → 产生高压窄脉冲 → 脉冲整形网络(过冲振铃抑制/净化波形) → 干净的高压脉冲 → 脉冲监测耦合器 → 隔直电容 (隔离直流成分) → 交流脉冲 → RF开关的公共输入端 → (根据控制信号将脉冲路由至选定端口) → 目标天线(低频或高频) → 辐射电磁波。

//  触发信号启动高压脉冲发生器,产生高频脉冲信号,这些脉冲信号将被波形整形器进一步处理,经发射天线辐射到地下。可以用一个脉冲源加射频开关切换两天线,这样最省重量。

  ◉ 共用一套超宽带脉冲发射机,产生一个包含极高频谱成分的纳秒级窄脉冲。

  ◉ 通过高速射频开关,将这个脉冲交替馈送到两种不同频率特性的天线上。

✽ 低频天线(如300MHz)将其中心频率以下的能量有效辐射出去,用于深层探测。

✽ 高频天线(如900MHz)将其中心频率以上的能量有效辐射出去,用于浅层高分辨率探测。

 3.接收端:回波信号 → 首先经过限幅器保护, → 然后由LNA(低噪声放大器)需在信号最弱时放大 → 而带通滤波器(BPF) → 应在VGA(可变增益放大器)前滤除带外噪声,避免噪声被放大‌ → 经抗混叠滤波器传入ADC

//  需要两个独立链路分别处理高、低频信号,因为滤波和放大参数完全不同。

✽ 回波接收 →  //  地下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回波信号被两个接收天线捕获。

✽ 接收天线 → 限幅器 →

✽ 低噪放(LNA)接收天线捕获到的微弱回波信号首先被LNA放大 → 接收开关 →

✽ 接收通道(Rx Chain) → 数据衰减器1 → 通道选择开关 →

低频通道:带通滤波器(BPF300MHz(中心频率)滤除带外噪声 → LNA放大 →

高频通道:带通滤波器(BPF900MHz(中心频率)滤除带外噪声 → LNA放大 →

✽ 数据衰减器2

 4.信号处理:

  ✽ 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→ 直流偏移校正电路 →

  ✽ 抗混叠滤波器 →

 5.模数转换器(ADC): //  接收链的信号经高速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,通过JESD204B高速接口送入FPGA的数据处理路径。

  ADC → (一个200 MSPSADC将模拟回波信号(Sin)数字化。ADC的采样时钟来自系统主时钟(200 MHz)。)

 6.FPGA数据压缩: //  建议用实时累加平均,既能降数据量又能提信噪比。进一步减少数据量,降低传输带宽。

◉ 原始数据输入:ADC 500 MSPS 的速率将 12 位宽的采样数据送入 FPGA

✽ 累加平均(Stacking) →

//  目的:这是提升信噪比(SNR)最有效的手段。

//  实现:FPGA 内部开辟多个 Block RAM 作为累加器。将连续发射 N 次(如 128 次)后在同一距离门采集到的数据相加,然后除以 N(右移 log2(N) 位)。

//  效果:信噪比提升 N 倍,数据量减少 N 倍。这是无线传输能够实现的前提。

✽  时变增益(TVG) →

//  目的:补偿随深度呈指数衰减的回波信号强度,使深浅目标回波幅度均衡。

//  实现:一个深度计数器(对应采样点序号)驱动一个 ROM(查找表),ROM 中存有一条指数增益曲线。每个采样点乘以对应的增益系数。

✽ 数据压缩 →

建议用实时累加平均,既能降数据量又能提信噪比。最后所有带时间戳的数据包要通过5G回传,地面站再做三维成像。

//  目的:进一步减少数据量,降低传输带宽。

//  简单方法:差分编码。不直接传输采样值,而是传输前后两个采样点的差值。对于变化缓慢的雷达信号,差值数据更小,易于压缩。

✽ 数据组帧 →

//  ARM 处理器将处理后的雷达数据、GPS 坐标、时间戳、帧号、系统状态等信息打包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帧。

//  帧结构:[帧头][帧号][GPS数据][雷达数据][校验和][帧尾]

  7.传输 →

//  封装好的数据帧通过 UDP/IP 协议经 4G/5G 模块无线传输至地面站。

//  数据链:FPGA数据输出 → 协议转换模块 → 无线模块 → 云端/地面站

 8.全系统同步实现

//  时间戳同步:整个数据流的绝对时间零点(t=0) 就是 Tx_Trigger 的上升沿。每一个采样点的时间戳都可以通过 t = n * (1 / ADC_Sample_Rate) 计算出来。这个时间戳直接对应目标离天线的距离 d = (c * t) / (2 * √εr)

//  “飞行时间”测量:探测深度完全由 ADC 的采样窗口决定。窗口起始时间(ADC_Start_Delay)对应探测起始深度,窗口长度对应探测深度范围。

//  地理坐标同步:每个数据帧都捆绑了触发时刻的 GPS 坐标。这使得后续的 B-Scan 图像和三维成像能够与真实地理位置精确对应。

      
 3、需交付探地雷达系统电路原理图


 

竞标者2
最新交易信息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
  • 【- **】 购买了 深圳市嘉立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MT匹配服务